京东这次代言风波事件能持续多久?
ZhihuID:10050589900
这无非是又一起用发展红利期的思路去应对衰退萧条期的局势所引发的惨案,这种活在过去的思维定势不改变,类似的事件只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如果说之前舍得酒,奔驰车请杨笠做代言,还可以勉强解释为传统工业企业对互联网舆论不敏感,只是单纯找个名人来拉一波人气,属于无心之失。
那么作为一家大型电商,这么做就真的洗无可洗了。
电商和社交媒体天然重叠,电商行业又是数据挖掘和使用的大户,谁都可以说对互联网舆论不敏感,但电商不可以,自己就是吃这碗饭的,请杨笠意味着啥,电商不可能不知道。
因此,请杨笠根本就不是无心之失,完全是有意为之,这么做可能导致的后果就在运营团队的预期范围内,他们这么做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么做带来的预期收益比预期风险要高。
于是真正的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他们认为打拳能够带来更高的预期收益?为什么他们不惜得罪那么多男性也要押注杨笠?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发展红利期,打拳是一种不正确但有效的策略。
在发展红利期,经济机会较多,经济资源的获取相对来说较为容易,性资源相较于经济资源来说的要更为稀缺,这导致男性往往更倾向于通过超额支付经济资源来交换性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打拳实际上是对性资源的相对稀缺性的恶意炒作,实质上是一种哄抬物价式的议价策略。
这么做虽然是扰乱市场秩序的,但客观上确实可以给打拳方提供更强的议价能力和潜在收益,不谈对错只谈利弊的话,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比如舔狗经济,舔狗经济说穿了就是男性在支付经济资源以换取性资源的过程中彼此竞争,在竞价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溢价,溢价成了泡沫,舔狗经济就是性泡沫堆砌出来的虚假繁荣。
京东很明显是受到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打拳可以拉拢女性消费者,而女性消费者在性资源溢价严重的情况下,通过男性的转移支付而具备极强的消费能力。因此就算因为打拳而损失了一部分男性消费者,通过打拳笼络的女性消费者带来的收益也一定可以覆盖失去男性消费者导致的损失。
这就是他们的预期。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女性的消费能力几乎完全是建立在男性的转移支付基础之上的,因为近几十年来,中国女性创造财富和自食其力的能力正在日益下降,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中国15-6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从2000年第11位下降到2022年第51位,从1990年的79.39% 下降到2019年的68.57%。
在全球GDP排名前15的国家中,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下降幅度是最大的,换言之,不事生产正逐渐成为中国女性的典型特征。
这种现象是极其不光彩的,是非常令人羞愧的。
一个群体不事生产,却消费能力极强,那除了有其他人在转移支付外,还能有什么其它解释?
如果在发展红利期,搞这一套或许没什么问题,然而问题在于发展红利期结束了,现在是萧条时期。
在萧条时期,经济机会大幅减少,经济资源的获取难度大幅增加,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反超性资源,男性不再通过超额支付经济资源来换取性资源,此前被哄抬至高位的性资源泡沫无人接盘,于是逐步破裂。
所谓的男性消费地位最低,乃至于比狗都低,是男性把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投入到了对性资源的竞价争夺中,没有留下多少经济资源给自己用,因此出现了消费地位比狗还低的局面。
而萧条时代下,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人更倾向于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此前女性巨大的消费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男性对女性的转移支付造成的,现在进入了萧条时代,转移支付大幅收窄,所以女性的消费能力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拼多多的崛起足以证明消费者对成本的敏感性正在日益增加,以女装品类为基本盘的淘宝日益萎靡更是证明了女性消费能力的下滑,在这种情况下还搞打拳那一套,结果就是把尚且还有那么点消费能力的男性得罪完,然后拉拢一群光嘴上嚷嚷的厉害,但是分币没有的拳击手。
尤其是京东长期以数码3C为核心业务,数码3C的主要客户群体是男性,而广泛消费数码3C的男性又通常是社交媒体的重度用户,对互联网舆论高度敏锐,在这种情况下还搞打拳那一套,是一次灾难性的战略误判,是身体已经进入了萧条时代,大脑还停留在“美好的旧日时光”导致的后果。
版本都更新了还抱着上一个版本的老玩法不撒手,然后玩砸了,这就是典型的认知配得上苦难。
点赞: 9254
感谢: 1193
发布时间: 2024-10-20 12:20:48 UTC+8
修改时间: 2024-10-20 12:20:48 UTC+8
还能刷到的时间: 2024-10-31 13:49:21 UTC+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