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如果大战开启,工业国爆兵,金融国暴毙」这种观点?

ZhihuID:3621144560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缺乏至少三个基本常识。

常识一:“金融国”往往也是“工业国”,而且是很强的“工业国”,所谓的“金融国”和“工业国”从来就不是两个互相冲突的属性。

常识二:从财政结构和产业结构来看,目前的中国也是一个“金融国”。

常识三:生产是需要原料的。

先说常识一:

举例而言,比如美国,按照某些人的说法,美国算是货真价实的“金融国”了吧?都说美国脱实向虚,工业空心化,制造业衰落。

但如果美国拿出spaceX、英伟达、按摩店、特斯拉来,阁下又当如何应对?这总是正儿八经的工业企业了吧?

千万不要一提工业就只知道个钢筋水泥,那是典型的认知水平和信息储备停留在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现在是2024年了,做人还是要与时俱进一些。

何况就算以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准来看,目前的美国依然是一个典型的工业超级大国,它有一大批世界级的传统工业巨头。

随便举几个例子:卡特彼勒,霍尼韦尔,陶氏化学,可口可乐,强生,保洁,3M,杜邦,雪佛龙。

我估计很多人对上面这些名字最多就知道个可口可乐,而且大概率不知道可口可乐并不只是个做汽水的,它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燃料制造商和最大的水处理设备制造商之一。

说不定还有一些人会把油气巨头雪佛龙和汽车公司雪佛兰给搞混。

还有,要提美国的传统工业,那就不得不提一嘴波音,对,就是那个现在被嘲笑为暮气沉沉,烂活频发,大企业病严重的波音。

我希望各位记住一点,能嘲笑波音的,只有空客,波音再差劲,它的江湖地位也不是那些草鸡瓦狗能碰瓷的,尤其不是那些造300架战斗机,299架不合格的事情被写进厂志里的劣质企业能碰瓷的。

此外,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气生产国之一。

这些可都是正儿八经的传统工业门类。

此外,由于产业门类的触类旁通和供应链的交联相关,一些非传统工业企业往往在传统工业领域也有着相当高深的造诣,比如spaceX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冶金工业企业之一,而IBM在精密仪表的制造上颇有造诣(IBM的老本行是做秤),微软则对工业设计和模具制造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所以你看,所谓的“金融国”和“工业国”这种二分法并不成立,毕竟若没有工业,金融从何而来?要知道工商业恰恰是金融资本的最大来源,地球上最大的银行,就叫工商银行。

既然说到了工商银行,那么我们就可以引出常识二:

实际上目前的中国也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金融国”。

要论证中国为什么是一个“金融国”简直不用太容易,我就说三个字:房地产。

未免有人抬杠,提醒一句,房地产和建筑业是两个不同的行业,建筑业是实体,但房地产是正儿八经的虚拟经济。

还有问题吗?

实际上目前的中国恰恰是全世界金融创新最野蛮,最激进的国家,很多金融衍生品和交易工具连华尔街都不太敢玩,国内不仅玩,还唯恐不够激进,比如供应链金融这种事,放华尔街多少得涉嫌点套贷骗贷,而在国内,有些地方是明目张胆的拿这玩意来保运转,国内金融市场的秩序是极其不健康的。

城投,资管,地方性商业银行,这三者组成的三位一体的金融复合体,在国内的一些地方,特别是州县地级市一类的地方,它们对地方经济乃至社会生态的影响力是统治性的。

此外,从进出口金额来看,目前中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并非工业品,而是有价证券和商业票据。从成本结构来看,中国经济运行中占比最高的成本是地租。从财产结构来看,在普通民众的财产结构中占比最高的是包含巨额金融溢价的不动产。

简而言之,当下的中国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金融国”,因此,试图从“金融国”和“工业国”的假设对比中寻找优越感,实在是大可不必。

最后是常识三:

生产是需要原料的,有产能不代表有产量。

举个例子,德国。

德国之所以合成化学发达,工业替代品技术先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都是被封锁的一方。

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产能都非常强大,是货真价实的工业国,但是由于原料匮乏,导致强大的产能始终无法转变为强大的产量,多种关键战略物资长期处于严重短缺状态,于是德国不得不把自己仅有的原料——煤炭和空气,依靠合成化学做成替代品。

比如煤制油,合成橡胶,改良版人造黄油,抗疟疾药物阿的平,氯喹,合成氨化肥和炸药,合成纤维,胶片,磁带,涂料,农药,镀膜,洗涤剂,一战时,德国人甚至把萝卜做成了面包。

德国人的创造力固然令人敬佩,但这种创造力的背后,是封锁和禁运下的绝望。

而那些工业产能虽然不如德国,但由于掌握制海权而能够免于封锁,能够保证供应链完整的国家,却始终可以保持充沛的物资供应,就算自己没法生产或者产能不足的部分,也可以从全球市场采购。

归根结底,产能本身不是目的,确保供应才是目的,如果供应本身可以得到有效保障,那么产能就是次要的甚至是无关紧要的。

当你可以全球采购并确保运输时,在什么地方生产又有什么区别呢?对不对?

比如苏联,喀秋莎火箭炮的运载车,是美国的斯蒂庞克卡车,T34坦克的克里斯蒂悬挂,同样也是美国货。

那种认为不是自己生产的,就不能用于保障自己的供应,或者反过来,认为为了保障供应,必须所有东西都亲自生产的唯产能论,才是真正有毒有害的。

因此,“金融国”和“工业国”的二分法并不成立,真实的二分法是供应链有保障的国家和供应链没有保障的国家。

如果你的供应链有保障,那么产能其实并不影响你的供应,但如果你的供应链得不到有效保障,一旦储备耗尽,坐吃山空,那么产能再高也不过是摆设而已。

这就是唯产能论最大的危害,它转移了真正的主要矛盾,它偷换了概念,它把“保障供应链的强壮安全”偷换为了“自己什么都能生产”,它导致唯产能论的受害者把本应寻求确保供应链强壮安全的努力,投向了“什么都要自己生产”这个错误的方向,方向错误,越努力越有害,这么做反而可能导致因为供应链受损,而出现有产能而无产量的局面,如德国故事。

究其根本,这种“金融国”和“工业国”式的幼稚讨论反映出来的不仅是认知水平的低下和信息储备的短缺,还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它近似于“只要我拿出真本事来,你根本不是我的对手。”说穿了还是莫欺少年穷那一套。

但现实不是爽文,真实结果往往是莫欺少年穷,莫欺中年穷,莫欺老年穷,人死为大。

所以,与其在这里搞虚空对比,用幼稚的讨论从理论可能中寻求一丝心理安慰以缓和自身的不安全感,不如想想办法怎么保障供应链的安全,或者破坏别人供应链的安全,并付诸实践,做点有用的。





点赞: 6462

感谢: 737

发布时间: 2024-09-10 11:18:29 UTC+8

修改时间: 2024-09-10 11:18:29 UTC+8

还能刷到的时间: 2024-10-08 15:03:52 UTC+8

Subscribe to Tokamak Archive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email protected]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