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产能过剩”被视为一种灾难?
ZhihuID:3622304419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说消费是吃,生产是拉的话,一个人几天下来饭没吃上几口,却没完没了的拉,在马桶上一坐不起,窜到脱水。
这种人你觉得他还能活几天?
实际上产能过剩这种说法是典型的说话说一半,因为产能过剩的下半句是消费不足。
一个产能过剩且消费不足的社会,其社会状态是这样的:贫困的劳动力加班加点,没日没夜,不辞辛劳的生产制造,干最苦最琐碎最折磨人的活,以赚取微薄的收入。
但他们的收入只能勉强糊口,不仅不足以支撑他们消费自己生产的东西,甚至连用于消费的闲暇时间都基本没有,商场上货架满满,金碧辉煌,消费者却囊中羞涩,看的多买的少。
而且厂商自己其实也不好过,金碧辉煌的商场只是打肿脸充胖子,靠水电费硬撑起来的,满满当当的货架越看越发愁,因为商品卖不出去,库存积压,资金被占用,支出的成本无法收回,现金流紧巴巴的,只能靠东挪西凑勉强维持,等到资金链一断,关门大吉,雇员失业,老板破产,社会上便又多了一批只看不买的人。
而且这种恶性循环通常是逐渐加速的,是越来越严重的。
多说两句吧,目前国内的产能过剩消费不足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先说一个非常反直觉的情况,这几年,中国的对外出口是一直在大幅增长的,而且创了有史以来新高。
今年前8个月,出口额为16.45万亿元,增长6.9%,其中仅6月份一个月,出口总额就达到了3080亿美元,同比增长8.6%,远超此前预测的8.0%的增幅,快于5月份的7.6%增速,带来了高达990.5亿美元的巨额贸易顺差,创造了1981年以来最高记录,超过了此前预测的850亿美元和前一个月的826.2亿美元。
而去年,中国出口总额为3.38万亿美元,虽然这个数字低于2022年,但2022年是特殊年份,那一年中国的出口额因为世界市场的特殊情况出现了爆炸性增长,那一年的巨额出口是非正常状况。
去年的出口额虽然低于2022年这个特殊年份,但高于2021年和2020年这两个同属于特殊年份,比特殊年份开始前的2019年高出快一万亿美元。
只从出口数据来看,现在的情况岂止是稳中向好?简直是欣欣向荣。
就连一般认为受贸易战影响的对美出口都在增长,2023年,海关检测的中国对美出口达到了4577亿美元,而且要注意,这个数字是有大幅低估的,因为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商品大量免税,近年来还增加了免税目录,这些商品没有被纳入海关的检测范围,这还不算大量存在的走私现象和第三方转口贸易,因此,中国的实际对美出口最保守的估计也有5000多亿美元,激进的估计有6400亿美元以上。
这个数字低于2022和2021两个特殊年份,但同样高于2020年这个特殊年份,远远高于2019年这个正常年份。
说的直白一点,从数据层面来看,所谓贸易战可以视为根本不存在,完全是一个炒作出来的议题。
换言之,国际市场已经在拼尽全力的消化中国的产出,海外消费者够给面子了。
要知道哪怕以最保守的方式计算,中国的出口额也已经占到了国际市场份额的14.2%以上,全球第一,增无可增,从规模来看,历代日不落帝国没有一个拥有过如此广泛的海外市场,还想怎么样?
但制造业的情况现在很好吗?随便找一家制造业企业问问,他们的日子好过吗?职工收入如何?现金流安稳吗?负债情况好不好看?
一问一个不吱声。
在对外出口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企业还是哀鸿遍野,还是在紧巴巴的过日子,那除了内需严重不足外,还能有什么解释呢?
内需不足,是因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拉胯,人均可支配时间拉胯,拼命工作但却没有获得与之相匹配报酬和休假,居民财富以固定资产金融溢价的方式沉积在不动产中, 人均重资产轻现金不消费,公众成了进行生产的电池。
这种模式已经不是不可持续了,而是纯粹的自我毁灭。
发钱,降税,免债,刻不容缓。
点赞: 1942
感谢: 119
发布时间: 2024-09-11 13:08:07 UTC+8
修改时间: 2024-09-11 13:08:07 UTC+8
还能刷到的时间: 2024-09-11 19:20:51 UTC+8